楹联里的中国菜文化(一)
联 斋 第3256期
图片
001.湖北武汉 李家桥五千载舌尖文化相传,看条块丁丝,炒而嫩,炸而脆,蒸而鲜,炖而香,手艺成型贻口福;亿万家厨内风光所契,醉鲁川苏粤,佐以姜,添以椒,加以蒜,淋以醋,料材调味溢乡情。002.河南南召 李青旺苦辣酸甜,一盘春色调佳味;瓢盆锅碗,万户厨房奏乐章。003.云南曲靖 丁武成色香形味意,精湛技工,传颂久长,世界三名菜;苏粤鲁川湘,众多流派,品尝欣乐,中国百美食。004.河南西峡 杨旭山珍海味,邀朋会友时,醉意三分心意醉;玉碗金樽,把盏飞觞处,豪情万丈挚情豪。005.湖北大冶 石钧油盐酱醋,韭蒜葱姜,任炒炸蒸烹,荤素皆成中国菜;锅铲瓢盆,杯盘碗勺,调香型色味,主宾合奏小康歌。006.河北临西 王玉璠红苋青瓜留美味;绿萝紫薯有余香。007.山东临清 郭牧苑留住赤橙黄绿青蓝色;调来甘苦咸鲜酸辣香。008.河南济源 苗源舌尖文化,酸甜苦辣中国味;桌上筷匙,美澳非欧世界风。009.黑龙江兰西 赵式立香飘锅上烹炸炖;味品盘中酸辣甜。010.福建德化 赖家福菜名中国香而富;味蕴元精美且鲜。011.河北临西 王玉璠五味调清香,白酒红茶甜万户;八珍烹喜气,青葱绿叶醉千家。012.新疆 杨厚远热炒凉拼,东坡敬酒;浓妆淡抹,西子迎宾。013.新疆 杨厚远美味舒心,八方游客心心念;鲜疏可口,满座来宾口口夸。014.云南曲靖 丁武成体累心安,支起一锅熬岁月;风来雨去,点燃几火暖情怀。015.河南济源 徐占元餐求营养;吃有余香。016.湖南 罗伏秋苦辣酸甜皆美味;青红紫绿显刀功。017.江西 王书文东坡肉,香甜软糯;狮子头,味道爽鲜。018.山西万荣 王新栋蒸煮煎炸,使尽十八般技艺;色香味器,调出千百种佳肴。019.江西 王书文辣酸罗卜,酸鲜可口;醋酱鲤鱼,酱色迷人。020.黑龙江双鸭山 孙福奎夸赤县,菜系多,型味色香异;看厨师,手工妙,炒煎烹炸殊。021.江西遂川 彭克云形味美佳,华夏菜肴香世界;做工精致,上乘烹饪喜炎黄。022.安徽安庆 方承明八方风味,尝遍酸甜苦辣;四季时蔬,烹调春夏秋冬。023.河南济源 苗源面,拉面,擀面,削面,烩面,常常见面;鱼,焖鱼,烧鱼,炸鱼,蒸鱼,岁岁有鱼。024.江西遂川 彭克云菜系多,食材广,中式佳肴香四海;烹调美,做法精,汉家盛馔誉千秋。025.河北临西 王玉璠糖醋鱼,水里鲜招天下客;红烧肉,湘乡味领八方风。026.辽宁沈阳 李洪起松仁玉米烩三鲜,上国华筵无定制;宫保鸡丁灼八块,中厨美馔总关情。027.山西绛县 杨明星大厨多匠心,精调美馔舌尖味;老外频翘指,喜品珍馐席上香。028.广东珠海 张汀浩五味烹调香四海;三鲜蒸煮誉千年。029.河南济源 徐占元佳肴开胃口;美食养人才。030.江西遂川 彭克云菜肴足足,时鲜腊味随君选;花样多多,小炒大餐任尔挑。031.四川成都 范围有大厨执勺,有珍鲜作料,异色奇香,五千年适口适肠,无穷变幻;秉灵气颠锅,秉精致装盘,近云远岫,一桌子形山形水,不忍拈来。032.河南南召 李青旺厨师掌勺,牵几缕阳光,把心情点亮;村妇加油,倾一腔爱意,将日子烹香。033.山东临清 郭牧苑篮里携来三顿梦;锅中炒出九州香。034.山东临清 杨学印鸡蛋荷包炸脆嫩;火烧夹肉烤焦香。035.山东临清 扈金海素炒三鲜,炒美生活奔富路;清蒸五味,蒸香日子跨康庄。036.湖南浏阳 汤建农锅中煮下荷包蛋;碗里蒸来火焙鱼。037.山西偏关 范荣秀色可餐,中华味道行天下;佳肴当品,盛宴风光驻舌尖。038.江西遂川 彭克云煎煮炒烹,百样功夫成美食;色香形味,千般菜品诱馋人。039.湖南浏阳 汤建农题火焙鱼垂钓河边,蛆虫作饵,聚力凝神,路上回来鱼满篓;火燃灶内,碎米撒锅,冒烟罩盖,屋中喷出味浓香。040.河南郑州 江孔顺搜罗人间罕物,地之珍,海之鲜,奉予万民尝至味;烹尽天下膏腴,清或淡,肥或美,福茵九域品佳肴。041.湖北大冶 周万全藜羹曾咏王摩诘;鲈脍能归张季鹰。042.河南济源 段淑理红白青黄增美色;溜蒸烧炒制佳肴。043.湖北大冶 周万全东坡肉,武昌鱼,故人鸡黍,古有三珍传百代;松江鲈,怡红蟹,火腿川锅,今崇四菜又一汤。044.湖北大冶 石钧炒炸烹煎炖煮溜;酸甜苦辣涩咸鲜。045.江西 王书文清香扑鼻,招来他国客;美味诱人,引出异乡朋。046.河南 周林东古往今来东坡肉,百吃不厌;南烹北炸火焙鱼,一见钟情。047.河南济源 苗源一双巧手,形味色香招远客;九域能工,煎烹炖炒待嘉朋。048.新疆 杨厚远焖炒煎炸,看家本领;蒸熬炖煮,拿手绝活。049.山东临清 扈金海烹大有,煮小康,生活火火国家盛;炒繁荣,蒸富锦,日子红红社稷兴。050.河南济源 徐占元佳肴开食欲;美味饱肌肠。图片
中国菜,中国各地区、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。具有历史悠久、技术精湛、品类丰富、流派众多、风格独特的特点,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中国菜之鲁菜美食晶,在世界上享有盛誉。中国烹饪,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又称中华食文化。世界三大菜系(中国菜、法国菜、土耳其菜)之一,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。菜谱来源于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菜肴。据文献记载,早在5000多年前,中国已有烤肉、烤鱼等食品。商朝伊尹五味调和,周朝出现称为'八珍'的名馔,对后世很有影响。汉魏南北朝时期,中国菜肴迅速发展,名菜大增。汉代娄护发明的'五侯鲭',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。北魏贾思勰撰写的《齐民要术》中,载有200多种菜肴。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,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,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,使中国早已出现的素菜得到进一步发展。隋唐五代时期,中国的花色菜、食疗菜也有新的发展。宋代,中国菜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,汴京和临安的市肆中,冷菜、热菜、羹汤和花色菜名目繁多,数以百计。当时市场上已有标明南、北、川味的菜点和素菜,表明中国菜肴的主要风味流派在宋朝时已具雏形。元明清三代,中国菜肴又得到较大的发展,菜肴品种数以千计。这一时期还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迁居各地,清真菜作为一种独特风味在中国菜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,中国菜肴的风味流派已基本形成。晚清至中华民国初期,随着外国人来华,中国菜肴又融合了某些西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尤其是1979年以来,在菜肴的继承与创新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。中国各地的传统风味菜肴纷纷恢复上市,除北京的仿膳菜外,西安、杭州、开封、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唐菜、仿宋菜、孔府菜和红楼菜等。菜品类别中国菜肴品种繁多,除按地区和民族分类外,还因消费对象的不同,加工制作有异,又有以下两种分类法。①消费类别。由于消费对象不同,形成了层次不一的菜品,主要有家常菜、市肆菜、公共食堂菜、寺观菜、官府菜、宫廷菜、药膳菜等。②加工类别。由于中国菜肴加工制作技法多样,菜肴形式及其作用也有一定差别,主要分为冷菜、热菜、大菜、小菜、甜菜、汤菜等。风味流派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由于地理、气候、物产、文化、信仰等的差异,菜肴风味差别很大,形成为众多流派,有四大菜系、八大菜系之说。四大菜系,即黄河下游的鲁菜、长江上游的川菜、江苏淮安-扬州一带的淮扬菜、岭南地区的粤菜 。由于这些菜系均是自然演变而形成,只能从其菜肴的用料、制作、口味和艺术风格的感受上大致加以区别。
图片
顾问:常 江
主编:杨 旭
副主编:徐文德 江孔顺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